火焰,灰烬,死亡
赣家人。
用来随心发文的号,慎关。
 

作客人家

*县拟,一点试水

*王守仁先生时任南赣巡抚,是因他设县,所以专门写了他,但其实先生也去了其他县

*有一点点上犹×崇义cb向,现在对其他县了解不深,不敢乱写(对手指)

*有不严谨的地方

*写完了感觉自己是守仁迷妹(哽住)




阳明先生喜静,尤爱山水竹林。


那日,先生携着他登观音山¹。纵然是南方,腊月的山岭也是高处不胜寒的。夜里点点白的细雪落在干枯的树枝上,在白日冻成晶莹的冰条,整座观音山便似乎只有黑白两色,如同水墨一般。先生已过不惑之年,仍精神矍铄,面颊红润,不久前平复了贼寇,步子里都是意气风发。


他是这片土地上新生的意识体,静静跟随在先生身后,听他讲授一些道理。具体是些什么也不至于全然不记得,大体是论语之类的儒家经典,可现今却也不能一字一句地复述了。抬眼是茫茫的天,俯首是连绵的云,只有先生站在山顶的背影衣袂翻飞,如同石刻一般,印在他的脑海里。


“变盗贼强梁之区,为礼义冠裳之地,久安长治,无出于此。”²先生轻抚他的背,看悬在天地间的太阳,“吾望你‘崇尚礼仪’,讲信修义,取名为‘崇义’,可好?”




先生是大家,懂得许多,教他识字、读经,训以儒礼。他说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³


那时崇义还有小孩子心性,在读书的时候总静不下来:“先生先生,人是母亲生育的,那我是从何而来呢?”


先生已然习惯了,头也不抬:“你原属上犹,之前的事在他的县志中均有记载,下回待他来看你时你可问他。”


上犹比他年长,许是本为一家人的缘故,崇义第一次见他便觉得亲切,寻常喊他“表哥”。他的表哥倒是不拘小节,也不十分在意形象,有时会着官服,干净体面;有时便戴着斗笠、穿着短衣就来看他。但也不愿失礼,知道先生要喝茶,每回不忘提一袋茶叶⁴。总之先生是很受用的。


上犹来看他时,常会提起往事,次数多了,崇义也就听得七七八八。显然,崇义问的并不是这个。


他又问:“那上犹又从何而来呢?先生,土地和人民总是在这里,可我们的形却是有区别的,这是为什么?”


先生放下书,带了点笑意看他:“能想到这一步是好的,但对于你来说又有些早了。”


他提笔写了三点一划,崇义凑过去看,赫然一个“心”字。


“你也来自人们的心。”




匪患平息,人们安居乐业,先生提出要为崇义置办一套新衣。到底没什么钱,只是买了匹质量较为上乘的布,素白一片。先生琢磨了半晌,说:“你有九分是山岭,那便画几座山吧。”于是大笔一挥,便是一副秀气的水墨画。思量一下,又添了几处竹林,袖口处又增了寥寥几笔浅淡的水纹。这样一身下来,倒也颇具儒家气质。




先生有德,这里的人都崇敬他。有一回他们在街边听到孩童在唱童谣,唱的是先生的功绩。先生谦虚,觉得有些过了,但也忍不住高兴,便聊起来。


“大多乡亲是客家人。”先生半靠椅背,放松下来。


“是的,近年来迁入赣南⁵,作客人家,便称客家人了。”崇义看着不远处嬉闹的孩童,露出微笑,“不过这么久了,这里早就成了他们真正的家。况且现在还有我。”


先生闻言就笑开了:“你说的不错。”


“先生的功劳我们没齿难忘。”


他却摆摆手:“身在异乡为异客,我不过也是个客人。”


崇义看着他起身离开。


“你,你们,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。”






1 阳明山原称观音山

2 先生原话

3 先生在平乱之后悟出的道理,意在用礼仪破人们心中的贼。

4 上犹为“茶叶之乡”

明清赣南移民 



 
评论(4)
 
热度(15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尺微|Powered by LOFTER